资料共享

    资料共享

    当前位置: 首页> 资料共享>正文

    “舌尖体”再引效仿热

    发布时间:2014-06-27 浏览次数:

    “北京海淀,太平洋吹来暖湿的季风,学霸正在疯长,又到了大学生们最忙碌的季节——考试季。由早餐带来的大量碳水化合物,可以维持繁重的复习后身体所必需的蔗糖”“宁夏枸杞一钱、新疆甘草二钱、云南玫瑰一钱,加入94度热水,逼出芳香气息,释放出酸性物质,不仅能让面质更加细腻,还能为汤汁提鲜,反复搅打,制成美味头汤”……5月25日,一段《舌尖上的宿舍·泡面篇》视频在网络上被疯狂转载,其语言方式充满了“文艺范”,神似《舌尖上的中国2》中的话。很多网友看完后表示,完全就是《舌尖上的中国2》的感觉,这个套路学起来不难啊!

    对《舌尖上的中国2》文体的模仿,修辞手法上被称为“仿拟”,即依照已有的格式,临时营造出一种新格式的修辞格。比如有人用“舌尖体”说“吃瓜子”:瓜子,无疑是太阳和向日葵的爱情结晶,唇齿与手指的默契配合,让这温暖热情的果仁瞬间迸出又随即粉碎,只留下质朴的香气和空虚的果壳。这句话中瓜子是太阳和向日葵的爱情结晶,仿照了《舌尖上的中国2》把烹饪过程说成食材间的“碰撞”“演奏”。对这样的模仿,网友戏称之“拥有让再平常琐碎的食物都瞬间变得‘高大上’的奇异功效”。

    网友们对“舌尖体”的热情不仅仅集中在描述美食,也被用于调侃琐碎生活,追忆至真亲情,或是普及历史常识之中。例如,作家吴钩借“舌尖体”普及历史小知识:在中国饮食史上,两宋是一个历史转折期。良种水稻的引进、农田的开发、精心的育种,以及深耕细作技术的推广,让人们从大自然获得了更丰厚的馈赠,平民的饮食习惯从二餐制演变成三餐制。股民则用“舌尖上的股市”自我调侃:收盘了,小刘合上电脑,用滚烫的开水泡制一碗腾着热气的老坛酸菜面。中国股民更偏爱拉上窗帘,在黑暗中享受这独特美食。他们相信,用这种方式,能够抹平买在顶部和卖在底部带来的大部分忧伤。

    和一些较为通俗的流行语体不同,“舌尖体”更类似于“甄嬛体”,需要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底才能写得出来。它是人们彰显语言才华的契机,也是对《舌尖上的中国2》这类权威的一种善意调侃,对“高大上”的一种解构。“舌尖体”具有比较严格的语言规范性,体现了一种语言的美感,给人带来文字的艺术享受。相比“咆哮体”“马上体”等昙花一现的网络流行文体,相信“舌尖体”会存在更长时间,并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美好的印象,因为它自身的美感,也因为它所体现出的汉语的魅力。

    物理学院转自《语言文字报》,作者:杨会会

    上一条: 普通话趣味故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