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开运主任分析“伊朗的多维性与中伊关系”
—— 星期日讲座(第三场)
10月25日上午10点,由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党工委、虎溪校区管委会和沙坪坝区文化委员会主办,虎溪校区管委会学工办、沙坪坝区图书馆承办的星期日讲座(第三场)在DZ126举行。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伊朗研究中心主任冀开运主讲了“伊朗的多维性与中伊关系”。
冀开运首先介绍了他研究伊朗历史的相关情况。他认为伊朗的历史文化与中国极为相似,两国在发展的道路上有很多值得借鉴和效仿的的地方,“伊朗跟中国一样,都有着顽强的民族主义情节,对外界保有高度的敏感。同时,我们国家提倡要有大国胸怀、大国责任,对于其他国家的指责和谩骂要持宽容态度”。
对于中国和伊朗的关系,冀开运讲道,“伊朗和中国有很多共性,伊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伊朗南部紧邻霍尔木兹海峡,而波斯湾是石油运出的重要出口。中国进口原油占到了60%,其中半数来自波斯湾,12%来自伊朗,中国对中东的依赖甚至超过美国,即中东的安全对中国的生死具有重要意义。”
谈及伊朗与中国的渊源,“中国的菠菜,其实本意是波斯的青菜,原产地是波斯湾。中国的杆秤、生姜、膏药、小米则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伊朗高原,可以说伊朗是把中国文化传到西方的桥梁。”另外,中国古代常说的阎王爷其实是进口的,原产地是伊朗,后传到印度,最后传到中国。“可以说,伊朗文明古国与中国没有战争,没有仇恨,只有文化的交流”,冀开运说。
冀开运继续介绍到,“伊朗的文明程度、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早前塔利班统治时期的阿富汗妇女出门必须用布卡包裹自己,只能露出两只眼睛,但是伊朗的妇女却十分时尚,伊朗不像我们想象的简单的保守、落后”。从冀开运调研的图片中,可以看到妇女们带着各色各样的罩袍和头巾,可见这个国家的包容性很强。
冀开运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说明了伊朗是一个开放、包容、文明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法治严密的国家,伊朗在地理位置和文化上处于东西方之间,同时兼备东西方特征,既具有西方社会的契约精神,又具有东方社会的人情网络和专治基因。伊朗是一个充满了精神文明和开放胸怀的国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