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顺利完成2014年度教师岗前培训工作
根据《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学校人事处、教务处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共同组织了2014年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培训工作,培训包括《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四门课程,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具体实施。
四门课程的教学是为了帮助新进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知识、方法和技能,尽快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守师德、爱学生、会教学的合格教师,在以问题和能力为导向的原则指引下,四门课程主讲教师进行了精心准备,明确了培训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并进行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培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为了增强新进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教育法规意识,本次培训引入了《高等教育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的案例讨论课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两门讨论课程结束时采用了“一分钟写作”的课堂评价新方法,通过问卷反馈,及时了解了课堂教学情况,也为以后改进教学提供了方向,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杨春平、肖云两位教授收集了近年来高校在职业道德和教育法规失范的经典案例。课程从“高校权利的保护与管理”、“学校与教职工的知识产权关系”、“教师、教学单位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申诉与高校民主管理”、“学生权利的尊重、保护与管理”五个方面组织新教师进行分组讨论。为了形成课堂上充分讨论的气氛,新教师们在课前以5-6人为一个小组,小组长自行招募组员,组织讨论,完成PPT的制作。课堂汇报过程中,杨春平教授根据交流和讨论情况,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在《教师职业道德案例讨论》课上,每位新进教师抄写了教育部针对高校教师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加深了对师德的理解。肖云针对新教师群体中存在辅导员和教师两个系列的情况,设定了符合不同群体的案例分析题目。面向辅导员的案例题目,将辅导员职业道德修养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服务育人工作结合起来;面向教师系列的案例题目,则更多的关注了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由于案例讨论题目都在课前进行了充分讨论,课堂上更加注重互动式答疑解惑,多变的教学策略激活了课堂气氛,促进新手教师关注课堂组织能力、关注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学院的李若涵老师参与了《高等教育法规案例讨论》课程中“学生权利的尊重、保护与管理”这一小组的热烈讨论,她表示,通过小组讨论、老师课堂点评,“从校纪法规、学生诉求、社会舆论、道德导向等方面分享到了不同观点与中肯的建议,为今后辅导员老师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方法论指导。”在谈到参与《教师职业道德案例讨论》课程的感受时,她说“案例讨论课强化了加强辅导员职业道德修养对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立德树人,育有德之人,更要依靠有德之师!”
在完成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课程的培训后,新闻学院的吴明华老师表示,"教学与科研是相通的却不是相同的,作为教学新人,我特别感谢这次教师资格培训,让我快速的转变思维,适应并逐渐胜任这个教师新角色!”
《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师肖云,在培训结束后,撰写了《新教师职业道德培训讨论课的小结和建议》,她总结了讨论课上新教师们提出的对教书育人等问题的认识和困惑,并就建立教师沟通机制、关注教师职业成长、促进教师积极发展等方面向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议。
培训的教师共计148名,经过课程学习、分组研讨、书面考核等环节,有145名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合格,培训合格者将有机会申请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