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到“收视率+”
2015年11月19日下午两点半,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GSM媒介研究有限公司首席统计师王建平来到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二楼多功能厅,为同学们带来一场专题讲座。讲座中他从传言收视下降的真实情况、收视率、电视的“互联网+”之路、从“互联网+”到“收视率+”四个方面进行展开,结合当前电视收视市场的变化及电视的跨平台多元价值增量,探讨“互联网+”形势下,收视率调查的创新与拓展。
近年关于电视收视市场萎缩的传闻四起,王建平在讲座中解释道:“虽然近年收视总量同比下滑,但是电视忠实观众收视量稳重有升。”随后他列出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指出,从年龄层来看,中青年观众收视率持续减少,老年观众收视保持稳定;从时间段来看,黄金时段收视率高位下降,观众持续流失;与此同时,与电视收视相关的电视广告市场总量保持高位但没有增量,因此需要积极寻求突破使电视广告售卖向“互联网+”营销转变。
收视率是认知电视市场的重要工具之一,是电视交易市场的通行货币。收视率描绘的电视市场主要表现在频道收视全天走势、频道竞争格局、三大节目类型仍占主导、观众轮廓几个方面。收视率的作用很大,但是它也不是万能的。王建平说道:“观众不管对节目持什么态度或评价,都会被计入收视率中。仅凭记录观众收视行为的收视率不能判断节目品质,因此收视率仅仅是节目评价维度之一。我们应该重视收视率,但不能唯收视率。”
在电视的“互联网+”之路中,数字技术重新定义了电视。电视节目多屏传播,使得电视节目成为网络视频时间花费的重要组成。新终端补充电视端收视,引导网络即使收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视也走向社交化,社交媒体提供电视节目的网络互动平台,电视的网络圈子聚集,由此也使得媒体平台化、观众用户化。
总的来说,电视面临突进式变局,虽然电视离“将死”还远,但是广告变局传导的压力很大。收视率+的实现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没有一个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混合到融合讲师渐进式的发展路径。收视率+的测量体系是进程中的体系建设,是视频行业内部在竞争条件下达成共识,建立新秩序的过程,需要相应的机制设计与保障。
在讲座最后的互动交谈环节中,根据老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王建平老师又对数据融合、制播分离等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解答,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