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专栏

捐赠方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志愿者专栏> 捐赠方风采> 正文

——访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会长、上海明泉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斌

1978年春,一纸高考录取通知书使张斌从贵州桐梓来到重庆沙坪坝,成为了重庆大学(原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工民建专业 77级的一名学生。那一年,他17岁。

科学与人文交融熏陶

1977年,高中毕业即到农村当知青的张斌,为参加高考,边劳动边学习,当年从贵州省桐梓县15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34位考取本科院校的考生之一。“当时,我是县里第一位拿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考生”,张斌还清晰地记得在当年那个宁静的贵州山区里奔走相告的欣喜场景。 这让进入大学的张斌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重庆的夏天酷暑难耐,挥汗如雨,当年的教室、宿舍既没有风扇也没有空调更没有电脑,制图作业只能用铅笔手绘,图纸一不小心就会被满是汗水的手蹭花。虽然绘好一副图颇费周折,但丝毫没有减退同学们学习的热情。

晚上10点半,宿舍熄灯后的走廊里、路灯下又是另一番热闹场景。借光读书的位置十分抢手,需要提前用板凳占位,板凳上坐着的是用功看书的学生,张斌也是其中的一员。

大学期间,张斌在汲取科学知识养分的同时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许多老师不仅专业知识丰富,授课生动,还精通文艺,在表演、演唱、乐器等方面有非常深的造诣。”老师们的专研精神、为师的品德及其艺术素养给张斌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他十分敬佩。

由于基础教育阶段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度过的,时代氛围的原因,使得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基础教育不够扎实文学素养欠缺。上大学,张斌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时光,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课余阅读了很多中外文学著作和经典书籍,为后来的职场发展奠定了人文基础他说

共济“校友力” 展母校风采

走出校园后的张斌,从中建四局三公司的一线施工员做起,曾有26项科技成果获奖,发表过11篇专业技术论文,29岁时晋升为公司总工程师,30岁破格晋升高级工程师。一线的工作锻炼使张斌的职业生涯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也为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的建设积蓄了力量。

1994年至今,张斌已从事了25年校友会工作,他称自己为“资深的校友会工作志愿者”。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5800多名实名注册校友,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地方校友会。

迎新、敬老、运动、阅读、公益、创业……上海校友会每周都会举办不同类型的校友活动,并不断创新,让校友们在异乡找到似曾相识的归属感。每年一期的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会刊《海上▪渝音》已连续出刊11年,编辑设计全由校友们操刀。作为主编的张斌,刊物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字都认真阅读过。近几年的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年会上,张斌都会创作一首诗朗诵。“这是兴趣,也是责任”,张斌说。


经过多年努力,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秉承“凝聚情谊、分享资源、回馈母校、奉献社会”的宗旨,形成了独特的校友会文化,也将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打造成了凝聚与激励校友产生强烈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和使命感的平台,正如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会歌中的一句歌词所说:“母校文化是成长的原动力,凝聚情谊是相聚的旋律”。


张斌和另一位校友高爱华根据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多年的工作实践,于2016年创作出版了25万字的校友工作专著——《校友力》一书,在国内首创了“校友力”这一概念。正如这本书封面上写着“构建大学精神传承的力量”,这既是校友会的精神核心,也是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一直所践行的。


“‘校友力’是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校友精神气质的体现,包含了母校认同力、校友文化认同力、校友情感凝聚力、校友资源力、母校品牌形象力、社会责任贡献力等几方面的内涵。” 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花在校友会工作上的张斌,谈起校友会工作滔滔不绝,“‘校友力’是看得到的,在校友会的每次活动中,校友们的脸上不仅展现着最真挚的笑容,还有发自心底的对校友会、对母校的热爱。”这份热爱也使张斌不断前行,在平凡的校友会工作中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