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是以山地建筑技术科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系所。建筑技术系依托学院“地域性、综合性;走地域性和国际化相结合的办学道路”的定位,为山地城镇建设发展与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山地建筑技术科学是以建筑物理、建筑构造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学科。所辖实验室隶属于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实验室,该实验室被评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办学50年来,在陈启高教授、杨光璇教授、谢德安教授、刘建荣教授、李必瑜教授的带领下,科研方面,在山地健康建筑与生态建筑设计理论、中国南方建筑隔热降温设计理论、围护结构热湿传递理论计算方法、山地天然采光/健康照明/城市照明、山地建筑构造技术理论与方法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如:建筑热工方向发展了围护结构周期传热理论、房间热辐射传热计算理论及热绝缘技术,揭示了围护结构中空气层“收汗效应”的防潮技术、创立了广义韦伯—费昔勒定律等,学术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建筑光学方向在光气候的理论和观测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光度学方面,建立了中间视觉光谱光视效率表达式和光谱光视效能最大值;在天然采光方面,确立了天空亮度最大值的天空亮度分布特征及其计算方法;在建筑照明方面,道路照明、隧道照明、健康照明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建筑声学、建筑构造及建筑防灾等方向的研究在城市噪声治理、新型构造及高层建筑防火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成果在国内建筑技术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年来,建筑技术系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共计2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及大量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国家专利数十项,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重庆市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5个奖项;荣获北美照明工程学会IES Illumination Award奖、中照照明奖一/二/三等奖、Perspactive建筑杂志40建筑师奖等行业重要奖项近20项。近年来,发表SSCI/SCI、EI及权威、高水平论文118篇,其他论文数百篇。

    教学改革方面,建筑技术科学系不断探索,传承历史,锐意进取。近三十年来,建筑技术学科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的探索。采取教材领先、教学内容领先、教学手段领先、教学实验设施领先“四个领先”的技术策略,建立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开放和持续发展的建筑技术教育框架模式,在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改革成果:主编十余本课程教材,其中《房屋建筑学》获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均同为重庆市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重庆市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完成省部级教改项目2项、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优秀教材奖2项;拥有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建筑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和重庆市教学团队;建立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各1个,指导学生在国际、国内设计竞赛中多次获奖。确立了在全国大专院校同类课程中的领先地位与示范作用,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改革成果。

    建筑技术系在教学、科研方面成绩突出,团队成员获得多项个人表彰。如:李必瑜教授获“重庆市教学名师称号”(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发,2006年);2003年李必瑜教授获重庆大学表彰,荣记大功一次。李必瑜教授荣获第五届、第六届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2012年周铁军教授荣获重庆市沙坪坝区先进工作者称号。2014年严永红教授荣获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李必瑜、严永红、覃琳老师荣获重庆大学“唐立新奖教金”优秀科研/教学教师奖。2017年“健康照明”创新团队(为2016年重庆高校创新团队)获重庆大学表彰,集体记功一次。

    建筑技术学科历史悠久,学院在20世纪60年代培养了我国第一届建筑物理本科生;1965年建筑物理学科招收研究生;1986年建筑技术科学学科获得我国该学科第一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为我国建筑技术专业的创建做出了贡献;培养了如刘加平院士等一大批对我国建筑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2010年4月,学院成立了以建筑物理、建筑构造技术、数字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建筑技术科学系,形成了以山地建筑环境控制理论与方法、山地建筑构造技术理论与方法、山地城市及建筑安全设计理论与方法、山地城市及建筑数字化设计与技术为主的学科构架。建筑技术科学系的发展目标是立足西部,保持传统山地特色,走地域性和国际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为山地城镇建设发展提供创新性理论与技术支撑。

    建筑技术科学系现有专职教师22名;其中教授6名、博士生导师8名,副教授12名、硕士生导师11名,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数占教师总数的86%。成立建筑技术科学系以来,我系在教学与科学研究方面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积极进行国际、国内科研及教学交流,不断开创新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有相当的学术影响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