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介绍| 中心新闻| 规章制度| 教学管理| 教学课件| 网络课程| 创新园地| 仪器设备| 实验室安全| 相关下载| 年度报告
教学管理
※ 您的位置 :首页>教学管理>实验教学>教学方式方法>

实验教学中心针对建筑学科大类的专业教育特点,将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层次:面向所有学生的基础层次、面向特定专业指向学生的综合层次和以创新与实践运用为核心的创新层次;其中既包括以基础专业技术知识为主的验证性实验,也包括以调研、研究分析、专业实习等体验认知为主的社会性实践与专业性实验。同时,应对专业主干课程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特点,实验教学课程强调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综合性、开放性、多样性与社会性。
1. 基于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方法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方法,应用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在 三层次 实验教学体系下,实施循序渐进、分类指导。具体方法如下:
(1) 基础性实验
主要采取 学习 - 演示 - 验证 的实验教学方式。 由老师组织实验、确定实验目的、提供配套实验指示书,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验证操作实验,引导学生学习前人研究方法,巩固和加深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实验室的基本工作流程和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综合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奠定基础。
(2) 综合性实验
主要采取 讨论 - 启发 - 引导 的教学方式。 综合型实验是以特定专业课程的技术问题为主题、以实验应用为目标的实验教学活动;开放的实验室管理机制不仅为学生的课外实验提供了极大便利,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能动性。大到复杂程度较高的城市区域性开发研究,小到普通材料特性与建构认知,均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自主设计实验课题(选择实验方法、实验条件、实验要素、实验装置等),教师仅起到理论引导与过程控制的作用,学生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科技文献查阅等途径,不断完善实验方案的设计架构,并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总结、提炼和归纳,形成自主性的实验成果,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性实验
主要采取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教学方式。 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指导老师仅确定研究方向或给出引导性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和指导老师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拟定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并通过撰写项目申报书的形式获得研究资格。为提高学生参与性、扩大知识面、积累团队协作经验,在此层次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推行以实验小组为主的团队合作模式,要求学生以实验小组( 2-6 人)为单元完成实验项目,建立实验小组的组内研讨机制,增加互动交流及参与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项设计竞赛、各类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参与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社会调研、毕业设计等途径,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团队管理、合作研发与实践探索的能力。
2. 根据专业教育发展需求不断拓展新的实验课程内容与形式;
国际化竞争的加剧、行业与市场发展的变化,均对建筑学科大类的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实验实践课程的内涵、教学模式等均应作积极调整,以适应新的专业教育发展需求。
首先,将艺术表达系列、建筑设计基础系列的部分课程纳入学校通识教育的核心选修课程体系。建筑学科大类所具有的横跨工学与人文领域的学科特征,使其成为国内外综合性大学基础人文通识课程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从近几年面向非建筑类专业开设的房屋建筑学、陶艺、新生研讨课等课程的实施情况来看,非建筑类专业学生对此类课程的积极性与需求量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为此,实验教学中心以陶艺、建筑认知、环境解析等具有较强参与性、研讨性的实验课程为突破口,逐步形成面向全校的、非建筑类专业学生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体系,通过专业特色性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其次,根据专业课程及学科发展前沿特点,组建以高水平教师为核心的导师组,引导低年级学生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五年学习生涯,并将其自身的兴趣与专业研究(探索)相结合。同时,以全国性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设计竞赛、社会调研、企业参观实践等项目为平台,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与研究方法。为了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与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心在原有混合教学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基于问题、项目、案例的实践教学与互动教学在整个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中的比重;通过构建以教师科研学术团队为骨架的创新实验课程群,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团队的日常工作中;并在长期参与研究辅助工作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养成以团队合作为主要模式、以讨论为主要手段的逻辑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素质。
其三,紧密结合专业主干课程改革,在实验形式、实验内容上不断探索创新。例如,结合校园场地设计开设的建造实验课程,完成教学的同时改善了校园环境,也提升了实验课程内容与质量。同时,加强探索性实验课程的教学规模和体系建设。根据风景园林学等新的一级学科的发展需要,着力建设风景园林综合实验室、 400 M2 园林工程课程实训场地和 500M2 园林植物校内实验实训场地,开设多种材料媒介 ( 如金属、玻璃、石材、木材等 ) 设计艺术形式实验,公共艺术设计与材料运用实验,园林工程材料实验及实作实验,以及园林植物认知及造景实验,以支撑 陶艺 形式认知与材料实验 园林工程 园林植物及造景设计 城市公共艺术 等多门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此外,整合原有计算机、建造、模型、陶艺等实验室资源,拓展艺术表达、认知实验、建造系列实验课程的内涵,结合特定项目,以暑期夏令营、工作坊等形式,邀请国内外各建筑院校师生共同参与,并逐步使之制度化和常态化,扩大实验课程影响力。
3. 过程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由于建筑学科大类的各专业都涉及较多的边缘性知识,许多实验教学项目在教学目标、对象、内容、手段上存在很大差异,实验结果也没有统一的答案,很难以一种固定、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成果。为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复合型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感性认知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形成目标清晰、载体明确的 3 种不同的实验教学质量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
(1) 实验报告考核评价
以基础知识及验证性实验能力培养为目标, 实验报告考核分为实验技术报告和实验调研报告两种。 实验技术报告 要求学生在报告中明确说明基本实验方法与思路,实验测试手段及工具,并附上工作日志,充分体现实验的过程性与多个答案的选择性(多种技术路线的分析、判断与选择); 实验调研报告 作为城市尺度、建筑空间与场地环境使用研究的考评方式,针对社会应用实践,要求学生在报告中明确调研对象,说明调研基本目标与方法,提供小组讨论提纲,并附上现场调研的数据与影像资料,完成分析图,提出分析结论。
(2) 综合成绩考核评价
以综合知识及实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为目标, 综合成绩考核由笔试成绩、实验成绩、平时成绩三部分组成。教学要求包括掌握基本理论及科学前沿知识,具备基础实验及数据分析、计算机模拟能力。不同专业和不同的实验课题考核中笔试、实验考核成绩所占比例不同,但要求平时成绩至少应占到总成绩的 10 %,由任课教师考核平时理论课实验课出勤、作业完成情况及实践操作和分析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
(3) 实物制作考核评价
以创新研究及自主设计实验能力培养为目标, 实物制作考核结合,针对材料认知、空间建构及环境进行研究评价。实物制作实践结合工程设计教学,要求学生完成建筑材料及构造工艺的研究分析,完成建造环境的调研报告,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初步设计构思,逐步完善深化设计图纸,并依据图纸完成不同比例的实物制作,最后放置在场地环境中进行考核评价。
4. 基于实验资源共享的多元联合教学平台建设;
当代建筑类专业所面临的诸多城市与建筑发展问题,已远远超出了其传统的学科范畴,向着社会、经济、生态等多个领域拓展。因此,对学生全方位、社会性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成为未来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并由此带来实验教学课程来源多元化、实验教学队伍构成强调 校企合作 、实验教学空间由校内向校外拓展 等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复杂多样的现实课题,现有的校内实验教学手段与教学空间,已难以满足日益个性化、具有各种地域与时代背景的实践要求。为此,在进一步完善以专业课程为核心的校内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实验教学中心将拓展校外实验实践教学资源作为适应未来建筑类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并与教学管理体系相结合,建立实验教学资源配置中心,从优化实验条件和拓展实验资源两个方面推进实验教学改革(表 3 )。
3. 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平台资源建设
实验教学
资源来源
基础类实验
(认识性实验)
综合类实验
(应用性实验)
创新类实验
(拓展性实验)
学校
艺术表达系列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学科交叉型实验课程
建筑学部
建筑学部通识课程
BIM 体系实验教学框架
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课程
设计企业
设计认知、参观观摩
职业建筑师业务概论
企业基地实习实践

大型数字化设备应用
BIM 体系的工程实践运用
开发企业
建造实验课程夏令营
专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
设计竞赛
国内外高校

信息化共享平台
远程网络视频课程
首先,密切跟踪新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教学发展趋势,以实验教学资源配置中心为平台,加强与设计企业的专业教育合作,探索新的教育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在进一步完善现有实习实践基地的基础上,继续与国内具有较大行业影响的设计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建设协议,已建设实习实践基地见表 4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利用企业在实验实践空间、大型数字化设备、大型综合性建设工程项目设计管理等方面的长期积累与行业优势,为学生提供诸如 BIM 体系的工程实践运用、大型三维打印机等在学校实验教学中心难以开设、对大型设备条件要求较高的复杂性实践实验项目。
其次,依托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在合作企业中聘任 20-30 位有丰富专业实践经验、具有高级职称和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的企业专家建立专业实践指导队伍,构建 双师型 实践教学团队(图 2 )。同时,依托重庆大学建筑学部这一平台,结合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课题来源,通过基于工程项目组织的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教学,不仅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而且有益于学生协作意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扩大实验教学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并使学生实践训练内容更贴近现实工作环境,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尽早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2. 双师型 实践教学团队构成
第三,基于PC建立云端利用信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逐步完善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配合学院现有培养计划中的一系列教学课程,将城市、建筑与景观教学中的复杂问题直观、可视化,通过虚拟现实场景模拟进行城市大尺度、复杂空间和建筑多维度、全方位的体验和分析。扩大实验教学资源库,建立向所有相关学科学生开放实验课程选修与信息化共享平台,全面提供策划定位、性能评价、数据分析、成果体验、施工管理和运营维护等仿真实验模块,共同构建一个建筑全过程虚拟仿真教学环境,加强与校内外其他相关学科实验教学中心的横向交流与资源共享,共同研讨、开发跨专业的学科交叉型实验课程。




版权: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地址:重庆大学B区建筑馆 邮编:400045 电话:023 65120714渝icp备06008253号技术支持:巨软科技
Baidu
map